一、课程性质
1、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纲要》组织实施的必修课程,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。
2、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,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,达到增强体质、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。
3、体育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,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、思想品德教育、文化科学教育、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为一体的教育课程,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。
二、课程的基本目标和任务
(一)课程的基本目标
根据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》精神,依据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从面向我校全体学生出发,做到教育既能体现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,又能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教育需要,将我校体育课程目标分为运动参与目标、运动技能目标、身体健康目标、心理健康目标、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。
1、运动参与目标: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习惯,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,能够制定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,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。
2、运动技能目标: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;能有效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,提高运动技术水平,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;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。
3、身体健康目标:能科学地测试和评价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,能平衡地膳食,能选择和维护良好的运动环境,通过科学的身体锻炼,全面发展体能,提高自身锻炼的能力,练就强健的体魄。
4、心理健康目标: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生理和心理知识分析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,能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,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,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。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,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。
5、社会适应目标:表现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,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,主动关心、积极参与社区体育事务。
(二)课程的基本任务
1、全面发展体能,提高运动能力,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,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欣赏能力。
2、爱好并积极参,与各种体育运动,掌握1一2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技能和锻炼方法,基本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。
3、学会利用体育调节身心,改善心理状态,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。
4、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,培养勇于拼搏、团结进取、战胜自我的优良品质。
三、课程设置
根据体育课程性质和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规定,从贯彻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面向全体学生出发,紧扣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,结合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,根据我校场馆设施的基本状况、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等实际,采取有计划、有步骤的开设多类型的体育课,力求实事求是又具备科学性。
一、二年级开设选项课,为必修课程,共144个学时。每学期18周36个学时,每周2学时。每个学期各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,建议学生四个学期选择不同项目的体育课。
根据我校体育场地设施以及师资队伍实际情况开设选项课的项目有:游泳、篮球、排球、足球、乒乓球、网球、武术、跆拳道、艺术体操、健美操、体育舞蹈、羽毛球、快乐体育班、定向越野、保健班等。
四、体育课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
体育课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
课程名称 |
学分数 |
学时总数 |
各学期学时分配 |
第一学年 |
第二学年 |
一 (18) |
二 (18) |
三 (18) |
四 (18) |
体育(1) |
0.5 |
36 |
2 |
|
|
|
体育(2) |
0.5 |
36 |
|
2 |
|
|
体育(3) |
1 |
36 |
|
|
2 |
|
体育(4) |
1 |
36 |
|
|
|
2 |
五、教材内容选编原则
1、从有效地增强体质、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增强体质,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出发,突出“健康第一”的指导思想,教材内容要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,有利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,注重体育的综合效益,体现实效性原则。
2、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实况、我校学生特点、教师队伍专业结构、各校区场馆设施、器材等实际,考虑不同专项特点以及南方气候特点,充分利用现有资源,优化搭配,体现适应性原则。
3、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,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,体现时代性、继承性、先进性原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