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课程简介
我校体育课为通识必修课。根据我校教学有关规定,一年级和二年级以选项课的形式,每学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专长等实际情况在网上进行选课。本科生在两年体育课中必须学习一门以上体育课程,每周2学时,每学期16周(32学时),修满128学时,共4学分。
开设目的和意义:通过教学,使学生掌握选项课的基本战术,提高运用能力;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,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,使其成为终身锻炼的方法之一;通过对选项课理论的学习,使学生了解选项课的概况、竞赛规则、裁判法,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。
主要内容:(一)理论课:每个项目的起源、发展、竞赛规则和裁判法(二)实践课:包括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网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游泳、高尔夫球、毽球、健美操、艺术体操、体育舞蹈、瑜伽、太极拳、武术、跆拳道、定向越野、快乐体育、飞镖、体能等二十个项目的技术、战术和课堂实践的内容教学。
课程特色与思政教育:通过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,培养学生团队意识、合作能力、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顽强拼搏、机智果断的思想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。通过与体育有关的励志案例或事件的引用和讲解,激发学生爱国爱集体的情怀;通过体育课教学和锻炼,培养学生吃苦耐劳、积极向上的品质。
2、课程目标
L01掌握体育课专项动作技巧
L02体质测试达标
L03掌握体育课专项理论
3、课程考核与评价
从2021级起,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。将学生体质测试做为期末考核,将原有专项考核内容作为平时分,课外锻炼纳入课堂评分,“建立日常参与、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。”
平时分60% |
期末考试分40% |
考勤 |
课外 体育锻炼 |
专项 技术 |
专项 技评 |
理论 作业 |
学生体质测试 |
10% |
10% |
15% |
15% |
10% |
40% |
4、近年来我校体育课程取得成效
1)立德树人,锤炼学生坚强意志,培养合作精神
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班级微信群,结合体育热点、教学和比赛中的现象,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、思想品德、核心价值观、体育道德、健全人格等方面的教育。在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中,发挥体育竞赛的项目特点,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,增强集体荣誉感、团队合作精神,能够使学生积极沟通和交流,体验体育运动的拼搏精神和快乐,培育良好的体育道德,健全人格,促进身心健康发展。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,通过模拟竞赛的教学形式,熟悉体育课程项目的比赛规则、项目文化,学会公平竞赛,勇于拼搏,耐受输赢,养成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。通过体育课程项目设计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,实现思政教育与教学目标的契合,实现立德树人目标。
2)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
将课外锻炼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中,并进行有效的评分,解决了我校多年来课外锻炼难于实施有效考核和评价的难题,同时完善体质监测的考评制度,从而引导学生日常走向操场,走近大自然,走在阳光下,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,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,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,养成健康生活方式,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。改革实施以来,校园里掀起了体育锻炼的热潮,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。
3)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发展
强化体育评价,使得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纵向延伸,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机结合、丰富了体育教育形式,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,为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、多元化体育学习的需要提供了可能,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发展。
4)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
对我校2020级的学生进行纵向实验对比研究,2020级大二时,体质监测开始纳入体育课程内容和评价,体质测试成绩优秀率、良好率、总及格率全面提升,优良率拔升了约14%。
2022年我校参加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名列50所高校中第5,2023年我校参加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测,名列全省近200所高校中第21名,并获得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赛二等奖。
5、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课
1)教育理念的更新: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,高校体育课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。从传统的以技术教学为主,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、团队协作、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的培养。这种转变使得体育课不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,而是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。
2)教学方法的创新:在新形势下,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。例如,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,如小组合作、项目驱动、自主学习等,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。同时,利用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,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、多样的学习体验。
3)课程内容的拓展:高校体育课的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拓展。除了传统的田径、球类、游泳、武术、艺体等运动项目外,还增加了瑜伽、健身操、毽球、飞镖、体能等新兴项目,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需求。此外,还注重将体育与健康、文化、艺术等领域进行融合,形成跨学科的综合课程。
6、新发展下的高校体育课
1)体质强健计划的实施:国家层面正在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,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,自然也要积极响应。通过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长、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等措施,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。
2)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:高校正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,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、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等方式,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,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。同时,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,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和荣誉。
3)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: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,高校体育课也开始与产业进行融合发展。例如,与体育俱乐部、运动品牌等合作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。同时,还可以开展体育旅游、体育康复等延伸产业,丰富体育课的内涵和外延。
7、未来发展趋势
1) 智能化教学的应用: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,高校体育课将更多地运用智能化教学手段。例如,通过智能手环、运动APP等设备,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数据,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和指导。同时,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,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。
2)跨界融合的探索:未来高校体育课将进一步探索跨界融合的可能性。例如,与艺术、音乐、设计等领域进行结合,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课程。这种跨界融合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,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。
总之,高校体育课在新形势、新发展的背景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。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,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,培养出更多具有健康体魄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。